夏天到了,常出現攝氏三十五度以上的高溫,如果不做好防曬的準備,一出門就是令人熱的受不了,一回到家就立刻有中暑或曬傷的情況發生。

  漢代張仲景所著的《傷寒雜病論》,要治療傷暑(中暑),第一步就是「先以熱水灌之,令汗出」,因為熱水含有能量,熱會讓毛細孔打開來排汗,解除熱氣悶在身體裡的狀況;而冰水則有「阻擋」作用,不利氣血循環。

  人的體溫是36.8度,如果喝了20度的涼水,兩者間16.8度的溫差就必須靠身體的能量來「加溫」,久而久之非常耗損元氣。女生尤其該避免喝冰涼飲料,因為人的腰間有一圈「帶脈」,喝冰水會耗損帶脈之氣,進而造成小腹變大、白帶增多、月經不順。

  雖然運動流汗有助散熱,但是運動後大口喝冰水、冷飲卻很傷身體。冰水會讓血管迅速收縮,可能造成暫時性缺氧或中風,一下子喝太多水,腸胃也無法代謝吸收,會感到噁心脹氣;喝含糖冷飲更糟糕,運動時身體會快速把肝醣轉換成血糖供肌肉運用,這時若喝太甜的飲料,血糖過高,恐影響人體對糖的代謝。

  夏天能多喝溫熱的白開水是最好的,或喝能生津回甘的飲品。可以到中藥房購買烏梅搭配陳皮熬煮烏梅汁,略帶酸甜可生津,適合夏天飲用;中醫傳統方劑「生脈飲」(人參、麥冬、五味子),可以補氣陰兩虛,適合感覺疲倦、口乾舌燥的人喝。至於性寒的涼茶、青草茶,只能在天氣熱、大量流汗時喝一些,不宜常喝,否則腸胃負擔太大會腹瀉。
  想要消暑利濕、增進食慾,薏仁、紅豆、綠豆、冬瓜蛤蜊薑片湯、四神湯都是好選擇;西瓜可解暑熱,蓮藕抗熱利水。當季盛產的蔬果合乎天時地利,人吃了以後也容易與自然調和。
很多人喜歡在夏天吃辣、覺得可以開胃,但辛辣會耗陰,最好淺嚐即止。

  洗冷水澡其實有益健康,但是要注意洗的時間與方式,應該先把身上的汗擦乾、按摩全身,讓毛細孔稍微收縮之後,再用冷水慢慢潑在身上,等到適應水溫後才能開始洗冷水澡。千萬不能在身體發熱冒汗的時候就直接沖冷水,寒氣會順著大開的毛細孔進入身體,有人因此生病發高燒,或是心臟無法承受。

 

  中醫所謂「傷暑」的症狀,包括頭重、頭暈、身重、胸悶、口渴、汗多、食慾不佳、全身倦怠無力、煩躁易怒等。患者經常會感到口乾舌燥,一直喝水但還是無法解渴,這是因為暑熱損傷人氣,導致人體無法正常運用水分、輸送水分到細胞的功能異常,所以會一直感到口渴。
  傷暑的病人常誤以為自己是感冒。其實感冒與傷暑的治療方式並不相同,如果以為傷暑是小病,當作感冒來誤治,就會增加疾病的複雜性與嚴重程度。

  傷暑和中暑不同的是,中暑在西醫定義是發燒四十度以上,傷暑的症狀與中暑很像,但是沒有中暑那麼嚴重,他也提醒,有傷暑症狀的民眾,最好不要喝青草茶或是吃冰冷的食物,容易產生腸胃症狀。


  數百年前中醫就已經運用「生脈飲」,來解暑熱、益氣力、生津液、止渴消煩。
  「生脈飲」是由三味藥方所組成,分別是人參、麥門冬及五味子,夏天時飲用有預防中暑、保氣養生的功效。
  生脈飲的藥方為人參三錢、麥冬三錢、五味子一錢半,加入一千五百西西的水煮成一千西西,放涼後飲用。

  人參含有人參皂甘,能強心氣、補肺氣;五味子具收斂的功用,能預防元氣耗散;麥門冬含醣體,能滋陰清熱。


  在臨床使用或實驗研究方面,生脈飲也常運用於治療慢性疲勞、心血管疾病、呼吸疾病、精神衰弱症及糖尿病等方面。

  另外還有一味藥飲,能預防傷暑,就是把西瓜吃掉果肉後,剩餘的瓜皮及白皮的部分,在中醫也是一味藥,稱作西瓜翠衣,把一顆小玉西瓜的瓜皮,加入一千五百西西的水,煮來飲用,也可以加入冰糖,放涼後喝,也有清熱解暑的功效。

 


點我到原文出處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大眼黑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