瘦子的秘密

迷思:瘦子不愛吃飯?
事實:吃飯配菜,健康享瘦
許多減肥法訴求不吃飯、不吃澱粉類,事實上,低醣類、高蛋白雖能快速瘦身,卻是復胖率最高的減肥方式。
少量多餐,維持飽足感,自然不會一直想吃高糖、高油的食物。

迷思:吸菸能瘦身?
事實:拒當煙囪不發福
戒菸後發胖的傳言時有所聞,甚至有人拿來當成不戒菸的擋箭牌。其實是為了戒菸,多吃零食、口香糖,熱量增加,也可能造成體重增加。味覺改善,食物變好吃,食量跟著增加,的確比較容易變胖。

迷思:瘦子胃口都很小?
事實:該吃就吃,食量不爆發
食欲是人的生存本能,人體內有一套精密系統負責調節食欲:大腦下視丘負責整合、判讀身體各部位傳來的飽食信號及飢餓信號,當飢餓信號強過飽食信號,下視丘便刺激飢餓中樞提高食量;熱量攝取過多時,則刺激飽食中樞減少食量,以維持平衡。

迷思:瘦子很少喝水?
事實:多喝水,健健美
多喝水有助血液流動,循環順暢,減少血管堵塞產生的血壓、膽固醇上升等問題,多喝水反而會更瘦、更健康。
早上起床時、兩餐中的間隔、下午3~5點(氣血運行到膀胱經)都是喝水的好時機;運動前先喝水可加強流汗,達到代謝、排毒的功效,有利體重控制。但注意口味應調整清淡,當鹽分(鈉)攝取過多時,再喝水就容易產生水腫。

迷思:瘦子都是天生的?
事實:胖瘦七分靠自己,三分天註定
肥胖是多重因素造成,不只是體質,生活方式、藥物、疾病都有影響
某些早發或病態肥胖症,的確和單一基因缺陷有關,這種基因有六、七個,只要遺傳到一定會胖,通常出生幾個月或幼年期便發作。基因會影響基礎代謝率、食物攝取量和活動量,因此瘦的人不見得食量小,但可能天生吃得慢、容易飽足,個性也較好動、精神好,「就算硬是吃很多,也胖得比別人慢」。
如果有家人肥胖,或自己曾經胖過,更應隨時警覺常常活動,少吃高熱量食物,遠離發胖的危險因子。

迷思:瘦子都是運動健將?
事實:任何人隨時隨地趴趴走,肥肉不上身
輕度運動,有助體重控制及改善肥胖造成的慢性病:一週從事園藝1小時可減輕心臟停止機率66%;體重過重的人每天帶狗散步,一年平均可減輕6.3公斤。
以治療、預防肥胖為目的的運動處方,是1週至少5天,每天累積60分鐘的活動量。
活動度高低也和性格有關。體態均勻的人,做事比較敏捷俐落,個性也較積極,不易被動、懶洋洋,「當發現訪客出現在辦公室門口,馬上走過去招呼的人,通常不會是胖子;至於只坐在位子上抬頭張望的人,比較難瘦下來」

迷思:瘦的人都沒有壓力?
事實:鍛鍊抗壓性,有助不發胖
壓力大除了造成飲食過量,還會讓人不想動、肌肉痠痛、睡不好而易發胖。
鍛鍊抗壓性,讓自己保持好心情,有助於體重控制,尤其是全神貫注自己熱愛的人事物。興奮時大腦會分泌腎上腺素,刺激交感神經,增加活動量,促進脂肪代謝,因此應多發掘熱中的嗜好。

迷思:睡得少會變瘦?
事實:睡愈飽,愈能一瞑瘦一吋
無法通宵狂歡、非睡飽不可的人無須再羨慕夜貓子,因為睡眠充足有助體重控制,睡得愈少、發福的機率愈高。
通常睡眠少的人,生活形態多不太健康,例如常吃宵夜、運動不足,都是助長肥胖的因素。且睡不夠會讓晚上小腸蠕動不良,隔天吃不下早餐,容易便秘。熬夜也讓人生理時鐘混亂。原本白天交感神經旺盛,有利消耗熱量,夜貓子卻在睡覺;晚上副交感神經開始作用,新陳代謝減緩,準備修復疲勞,即使只吃一點也會全部吸收,長期下來自然體重上升。
可以參考:奇摩新聞
熬夜1個月長 1公斤肥肉

除了預防肥胖,充足睡眠還可促進生長激素分泌,增加肌肉質量,減少過多體脂肪,睡得好、睡得飽,更可能發揮「一瞑瘦一吋」的功效。


計劃戒菸又擔心體重上升可以做飲食上的調整:
◆多吃全穀類,豐富的維生素B群有助減緩戒斷症候群。
◆多吃蔬菜水果,減輕菸癮發作的症狀。特別是紅蘿蔔、番石榴、小黃瓜等,能替代吸菸時口腔的滿足感。避免油炸、油膩的食物,停止咖啡因類及酒精類飲料。
◆多喝水。兩餐間應喝6~8杯水,有助排除體內尼古丁。



攝食調控系統環環相扣,忍飢挨餓不但沒用,還可能過度刺激飢餓信號而吃得更多。為了避免吃太撐或餓過頭可以參考以下建議:
◆減緩進食速度以增加飽脹感,延長食物排空時間。
◆血糖平穩有助控制食欲,應少吃精緻的單醣食物,增加飲食纖維量。
◆酒精性飲料會刺激食欲,搭配高油脂食物更易引起暴食,不宜過量。


綜合專家的意見,成功減重有以下建議:
.放棄不切實際的減肥目標,半年~一年內減重體重的10%,才不會復胖。
.設定行為目標,包括:
‧每天吃早餐。
‧每天走一萬步。
‧不喝含糖飲料。
‧每天喝足夠的水(體重乘以30,就是每天該喝足的水量)。
‧每天吃5份蔬果。
‧餐間不吃零食。



點我回原文位置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大眼黑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